家庭档案馆:蕴藏好故事 传承好家风

来源:中国妇女报  发布日期:2019-08-31

“我希望这个家庭档案馆,不仅能记录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成长历程,更能把我家祖辈‘艰苦奋斗、勤恳工作、为人正派、踏实做人’的家风传承下去。”

姚忠信和姚初青在整理家庭档案。 强洪/摄

■ 中国妇女报·中国妇女网记者 强洪

■ 胡旭红

“我希望这个家庭档案馆,不仅能记录每一位家庭成员的成长历程,更能把我家祖辈‘艰苦奋斗、勤恳工作、为人正派、踏实做人’的家风传承下去。”74岁的姚忠信是武汉蔡甸区姚家林村退休村干部,他和妻子姚初青2016年打造了一座家庭档案馆。

日前,中国妇女报·中国妇女网记者在姚家二层的一间大约10平米的房间看到,房屋一侧的一排书架内整齐地排列了密密麻麻的文件盒,一侧墙壁上挂满了全家人各个时期的获奖证书、全家福。姚家人每人有一个专属档案盒,存放着各自人生重要时期的图文记录,包括成长经历、工作资料、荣誉成果以及医疗保健、社交旅游等项目。盒侧壁上标注了姓名,按照家族辈份一一归类,上层是姚忠信家祖孙三代11人的,二层则属于姚忠信其他兄弟姐妹家庭成员。另一座书架内,陈列了姚家人获得各项荣誉的证明,“武汉市花园家庭”“最美庭院”“共产党员先锋”等荣誉证书和奖牌,配上墙壁上的合影照片,体现着这个大家庭的幸福美满。

让后代了解历史 传承好家风

“通过建立这些家庭档案,不仅可以记载历史,让后代了解历史,还能时刻提醒我们严格要求自己,为孩子们做表率,传承好家风。”

姚忠信告诉记者,2016年2月,他和担任村妇联主任的妻子先后退休。随后,他俩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,提出建立家庭档案馆的想法,得到全家人的支持。

姚初青告诉记者,她和丈夫都来自贫困家庭,自小父辈就教导他们要艰苦奋斗,踏实做人。姚忠信姐弟共5人,青少年时期,因家庭经济困难,他将求学机会让给兄弟,自己回家务农,在家乡先后担任大队会计、村支部副书记、村支书,直至70岁时才退休。

如今,姚忠信儿孙满堂,回顾人生七十余载,夫妻俩自觉幸福来之不易,希望姚家后代能够了解先辈们的奋斗历史,继承艰苦奋斗的家风。

父母言传身教 孩子健康成长

上世纪80年代,姚初青担任村妇联主任,和丈夫一起担任村干部。夫妻二人严格要求自己,不仅要处理好村内工作,更要带头完成自家4亩田地的生产任务,他俩每天清晨5点一起到田里完成自家农活,早上8点,准时回到村委工作。农忙时,姚家全家老小更是一起早起干活。

在姚忠信担任村支书期间,姚家林村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得到村民们的一致好评和拥护。2008年,蔡甸区委组织部专门发出了“学姚忠信,争当优秀村干部”的号召。姚家林村成为武汉市首批家园建设试点村,姚忠信被选为湖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。

“家庭和睦比什么都重要。”姚初青在档案自述中更关注家中事务,与姚忠信结婚40多年,夫妻二人从未发生争吵。她说秘诀就在于凡事讲道理,切勿急躁。“我们两人都是为家里好,知道这一点,就不会吵起来。”

“一个家庭的记录也是对社会发展的最好反映。”记者在档案馆里看到,姚忠信大女儿姚俊敏、二女儿姚红玲、儿子姚洪亮工作期间获得的奖励、表彰,孙女姚沁君、外孙姚聪、朱林辉的考试成绩、大学录取通知书等,各自人生关键节点留下的物件,也都被姚忠信一一搜集在这座档案馆里。“希望能一代代传下去,让这座家庭档案馆越来越大,让好的家风越传越久。”

父子同获劳模称号传为佳话

在姚家档案馆里,一份泛黄的土地房产所有证引起了记者注意,这份由汉阳县人民政府1953年颁发的凭证,是姚忠信一家首次拥有土地的证明。 “希望后辈们看着它,记住我们是农民的孩子,只有艰苦奋斗,才得到了如今的好生活。”

在儿子姚洪亮记忆里,父亲一向态度谦和,对所有人一视同仁,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,从不吝啬帮助别人。姚洪亮参加工作后,先后在蔡甸区法院、执行庭等多个岗位工作,“不管在哪个岗位,我始终记得父母艰苦奋斗、勤恳工作、为人正派、踏实做人的要求。”2009年,他与父亲分获武汉市和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,成为一段佳话。

家庭会议督促孩子走正道

今年春节前的一天晚上,姚忠信召开一年一度的家庭会议,全家11口人讲各自的学习、工作,谈未来。近些年,随着孙女外孙们逐渐长大,家庭会议的重心,从女儿儿子转移到新一代姚家人身上。

2018年,孙女姚沁君考上武汉纺织大学,外孙朱林辉也已经大四,今年的会议主题,围绕第三代的教育问题开始。“人的一生,既要有学校教育,也要有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。”姚初青说,无论何时,全家人都特别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。

“父母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,每年的家庭会议,都向全家人通报档案馆的整理情况,目的是让全家人在一起总结自己,相互帮助,督促孩子们走正道,健康成长。”姚初青说。